来源:网络收集整理

从小我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。每当照镜子时,总能看到右眼不自觉地往鼻梁方向偏移,而左眼却直直地盯着前方。这种不协调让我在与人交谈时常常感到不自在,尤其是当对方露出困惑表情时,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想"这个人到底在看哪里"。
学生时代是更难熬的。同学们给我起了各种外号,"斜眼"、"对眼"成了我的代名词。虽然大多数时候他们并无恶意,但这些称呼像针一样扎在心里。更让我困扰的是,长时间阅读后眼睛会特别疲劳,甚至出现重影,严峻影响了学习效率。
工作后,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。在重要会议上,我总担心别人会误解我的眼神,以为我心不在焉或不够专注。面试时更是噩梦,明明很认真地听面试官说话,却因为眼睛的问题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头一印象。

意识到斜视已经严峻影响生活后,我开始寻求治疗方法。更初尝试的是视觉训练,每周三次去诊所做眼部肌肉锻炼,坚持了整整半年。虽然医生说我的情况有所改善,但实际生活中并没有明显变化,右眼依然会不自觉地内斜。
后来了解到可以通过眼镜矫正,配了一副特殊的棱镜眼镜。戴上后确实让我的眼睛看起来"正常"了,但镜片厚重,视野受限,而且度数需要不断调整。更重要的是,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,摘下眼镜后情况依旧。
在多次询问不同医生后,我逐渐明白,对于30度的内斜视,手术可能是更有效的解决方案。但一想到要在眼睛上动刀,恐惧感就油然而生。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,也询问了多位眼科医生,更终将目光投向了天津市眼科医院的李月平医生。

头一次见到李月平医生是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的斜视与小儿眼科诊室。医院位于和平区甘肃路,环境整洁,医护人员态度和蔼。李医生给我的头一印象是温和而可靠,没有因为我的诸多问题表现出不耐烦。
她仔细检查了我的眼睛状况,用可靠仪器测量了斜视角度,耐心解释了我的情况:"你的右眼内斜视角度达到30度,属于中度偏重的情况。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双眼视功能进一步下降,甚至影响立体视觉。"
与其他医生不同的是,李医生并没有急于推荐手术方案,而是详细询问了我的生活状况、用眼习惯以及对治疗的期望。她表示理解我的顾虑,并强调手术虽然是有效手段,但需要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合理的期望值。

决定接受手术后,李医生安排了一系列详细的术前检查。这些检查不仅包括常规的视力测试、眼压测量,还有专门针对斜视的特殊检查,如双眼视功能评估、眼球运动检查等。
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医生对手术方案的讲解。她用简单的示意图向我解释了手术原理: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长度和位置,来平衡双眼的拉力,使眼球位置修复正常。对于我的情况,她计划对右眼的两条肌肉进行操作,一条缩短,另一条后徙。
"每个人的眼部结构都有差异,"李医生强调,"手术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做细微调整,不是简单的'一刀切'方案。"这种个性化的治疗理念让我感到安心。
术前一周,医院安排了多方面的身体检查,确保我适合接受手术。护士详细告知了术前注意事项,包括停用某些药物、术前禁食时间等。李医生还特意抽时间再次与我沟通,解答了然后的一些疑问。

手术当天,我既紧张又期待。早上八点到达医院后,护士先为我做了然后的术前准备,包括测量生命体征、滴用散瞳和麻醉眼药水。虽然表面镇静,但我的手心一直在冒汗。
进入手术室前,李医生拍了拍我的肩膀说:"别担心,我会一直在这里。"这句话莫名给了我较大的安慰。手术采用局部麻醉,我全程保持清醒但感觉不到疼痛,只能隐约感知到医生在眼部操作。
整个手术过程大约持续了40分钟。更神奇的时刻是当李医生说"好了,我们来看看结果"时,她拿开遮盖我左眼的纱布,让我注视远处的目标。那一刻,我清晰地感觉到右眼的位置变得正常了,多年来头一次体验到双眼同时比较准聚焦的感觉。

手术后右眼被包扎了一天,第二天复查时才头一次看到自己的眼睛。虽然还有些红肿,但明显能看出眼球位置已经基本居中。李医生检查后表示手术结果良好,修复情况符合预期。
术后头一周是更难熬的。眼睛会有异物感、畏光、流泪等不适症状,需要频繁滴用多种眼药水。李医生特别叮嘱要避免揉眼、剧烈运动,并保持眼部清洁。复查时她总是很仔细地检查伤口愈合情况,调整用**案。
大约两周后,大部分不适症状逐渐消退。更让我惊喜的是,不仅外观改善了,双眼视功能也在慢慢修复。以前看3D电影总是头晕,现在终于能体验到真正的立体视觉了。

如今距离手术已经过去三个月,结果稳定良好。朋友们都说我的眼神变得"有神"了,不再有那种飘忽不定的感觉。更重要的是,我自己感受到的变化:
阅读时不再那么容易疲劳,可以连续看书一小时不觉得眼睛酸涩
与人交谈时不再担心对方误解我的眼神方向
开车时对距离的判断更比较准,夜间驾驶也更靠谱
终于能拍出眼神自然的照片,不再总是"看起来像在走神"
复查时李医生表示,我的双眼视功能修复超出预期,手术结果可以长期保持。她也提醒我仍需要定期复查,注意用眼卫生,避免过度疲劳。

基于我的亲身经历,想分享几点建议给正在考虑斜视手术的朋友:
选择经验充足的医生至关重要。斜视手术不是简单的美容调整,而是精细的功能性手术,医生的经验和技术直接影响结果和靠谱性。
术前沟通要充分。了解手术方案、预期结果、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护理要求,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。
合理期待手术结果。手术主要改善眼球位置和基本视功能,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满意的立体视觉,尤其是成人患者。
术后护理不可马虎。严格按照医嘱用药、复查,避免影响手术结果的行为。
给修复以时间。手术结果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稳定,肿胀消退后外观会进一步改善。

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的就诊经历让我对李月平医生有了深刻的认识。她给我的印象是严谨而不失温和,可靠而富有同理心。有几个细节特别打动我:
每次复查她都会亲自检查,而不是交给助手;当我对某些医学术语不理解时,她会用生活中的例子耐心解释;在了解到我对手术的恐惧后,她分享了一些类似病例的成功经验,但从不做出不切实际的约定。
医院的其他患者,特别是家长们对她的评价也很高。候诊时我常听到其他家长称赞她"解释清楚"、"对孩子有耐心"。一位带孩子来复查的家长说,李医生会记得每个小患者的特殊情况,甚至记得他们上次聊过的课外活动。

手术不仅改变了我的外观,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的生活品质。以前总是下意识地避免与人眼神接触,现在可以自信地直视对方;工作中不再因为"眼神飘忽"而被误解;甚至开始尝试一些以前因为视力问题而放弃的爱好,如摄影和羽毛球。
当然,手术并非无所不能。偶尔在极度疲劳时,右眼仍会有轻微不适,但已经不会出现明显斜视。李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,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好。
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健康问题无小事。一个看似"只是美观"的问题,可能对生活产生深远影响。及时寻求可靠帮助,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,才能真正改善生活质量。

回顾这段治疗历程,从更初的犹豫不决到现在的满意结果,我庆幸自己做出了接受手术的决定,也庆幸遇到了李月平这样负负责的医生。斜视手术不是简单的美容选择,而是对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改善。
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治疗结果也会有差异。但我想说的是,如果你也受斜视困扰,不妨询问可靠医生,了解可能的治疗方案。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很不错地解决这类问题,让我们有机会拥有更完整的生活体验。
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有类似困扰的朋友一些参考。记住,寻求改变永远不晚,重要的是迈出头一步,找到值得信赖的可靠人士,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投资。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