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网络收集整理
间歇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,主要表现为眼睛在某些情况下会向外偏斜,但并非时刻都存在斜视。许多患者和家属在面对间歇性外斜视时,常常会问:“是否必须手术?”其实,间歇性外斜视并不一定需要手术,具体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多种因素,包括病情的程度、患者的年龄、双眼视功能状态以及症状对生活的影响等。
对于轻度或不频繁出现的间歇性外斜视,通常不需要进行手术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:
(一)屈光矫正
如果患者存在近视、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,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改善视力,从而增强对眼位的控制能力。例如,对于伴有近视的患者,全矫眼镜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控制外斜视。
(二)视功能训练
视功能训练包括脱抑制治疗、复视知觉训练及融合训练等,适用于斜视度小于20△以及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。这种训练可以在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,帮助患者改善双眼协调性和视功能。
(三)三棱镜治疗
对于一些小角度的外斜视患者,佩戴底向内的三棱镜可以重新定向进入眼睛的光束,帮助控制眼位。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等待手术期间的儿童,以保护其双眼视觉功能。
(四)遮盖治疗
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弱视,可以通过遮盖治疗来改善弱视眼的视力,从而增强双眼的融合功能。例如,对于有轻度弱视的儿童,遮盖健眼可以促使弱视眼更好地发育。
(五)观察随访
对于一些年幼的患者,特别是那些斜视角度较小且双眼视功能良好的儿童,可以选择定期观察随访。医生会根据病情的发展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。
虽然间歇性外斜视不一定需要手术,但在某些情况下,手术可能是必要的。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手术的情况:
(一)斜视角度过大
如果患者的斜视角度大于20△,且在多数时间里眼位偏斜明显,影响了双眼视功能,那么手术可能是必要的。例如,对于斜视角度超过20△且显斜期超过50%时间的儿童,手术可以改善眼位和视功能。
(二)双眼视功能受损
如果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受到影响,如立体视锐度大于60",或者存在运动融合损害,手术可以帮助改善或改善双眼视功能。
(三)症状影响生活质量
如果间歇性外斜视导致患者出现复视、眼睛疲劳、深度感知下降等症状,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,手术可以显著改善这些症状。
(四)病情进展
如果间歇性外斜视的控制能力逐渐下降,斜视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,且非手术治疗结果不佳,手术可能是改善病情的更佳选择。
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治疗结果至关重要。对于4岁以下儿童的手术时机存在一定的争议。一些医师主张早期手术干预,以避免病情恶化;而另一些医师则建议适当推迟手术,以便更详细地评估斜视的稳定性和双眼视功能。一般来说,对于双眼视功能良好的患儿,适当推迟手术可以避免术后内斜视等相关并发症。
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方法因患者的斜视类型和斜视角度而异。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:
双侧外直肌后退术,适用于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。
单侧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术,适用于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。
双侧内直肌缩短术,适用于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。
间歇性外斜视并不一定需要手术,非手术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病情。然而,当斜视角度过大、双眼视功能受损或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时,手术可能是必要的。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、斜视的稳定性以及双眼视功能状态。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